创新“富民融通”线上平台 实践“信用+普惠金融”新模式
  • 当前位置: 首页    信用应用

       案例特色或亮点:通过创新政企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守信主体增信,降低银行尽调成本,实现“信用+普惠金融”落地。

       案例内容:

        一、基本情况

       温州市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多年来一直积极探索金改的创新做法,开展“普惠金融”,推动金融改革助力实体经济发展。2015年4月,借温州金改的东风,温州鹿城农商银行推出了温州首家互联网银行平台——“富民融通”平台。该平台作为鹿城农商银行小微型客户投融资撮合中介,采用O2O(线上+线上)模式,坚持“信用+移动+智能+普惠”的理念,重新定义“支农支小”小额贷款服务。试点运行以来,以服务三农和小微群体为市场定位,通过银行风控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汇聚全国个人投资者闲散资金投向个体工商户、“三农”、创业青年等群体,使金融服务服务覆盖更多县域乡村的小微客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富民融通”平台在前期使用过程中,一直存在服务对象信息不充分、“四无”(即无不良信用记录、无不良社会记录、无过度融资、无负面评价)对象难筛选等问题,大大增加了银行尽调成本,严重影响了客户享受高质量信贷服务的便利性和时效性。2018年温州市成为国家守信激励试点城市,开始全面推进“信易贷”工作,为创新政企合作模式,鼓励政企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选取鹿城农商行作为首批“信易贷”试点单位。同年3月,温州市发展改革委(市信用办)和鹿城农商行签订“信易贷”合作框架协议和数据保密协议,依托温州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共享接口的形式,为银行提供平台归集的各类公共信用信息数据的实时调用功能。“富民融通”后台设立的数据智能分析中心通过导入市信用办共享的企业、社会组织和自然人的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和银行自身的线下村居金融档案数据,应用自主开发的银行小微贷业务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集中跑数分析和交叉检验,实现了对符合用信标准的小微群体的批量化、标准化、精准化授信。其中,公共信用信息数据为银行风控模型中“四无”对象提供了精准的筛选依据,有效满足了普惠金融与银行风控并重的双重要求,真正在温州实现了“信用越好,贷款越容易”的“信易贷”工作目标。

       自2018年鹿城农商行“富民融通”平台改造并上线“信易贷”产品以来,通过温州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调用公共信用信息,已累计完成客户信用核查近300万次,为7.5万余主体提供信用贷款约54亿元,为“融资难”、“融资贵”的小微型客户提供了公正、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三、下步工作计划

       温州市发展改革委(市信用办)将与鹿城农商银行继续深化合作,进一步创新政企合作形式,推动“信易贷”项目更优化,力争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小微主体增信难等问题,提升区域金融服务质量。

        (一)充分利用市信用办经客户授权查询的数据与银行客户经理上门调查采集的数据,通过线上线下交叉检验风控技术,针对不同对象开发“信易贷”产品,建立标准化的授信模式。研究将客户授信额度由20万扩大到100万,3年内,力争信贷投放量达到100亿元,让守信的市场主体享受更低的贷款利率、更长的贷款期限;让更多处于创业初期的小微个体工商户,通过平台快速获得融资;让那些偏远山区或在外温州人甚至海外华侨,通过互联网在平台上获得资金支持。

      (二)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建档+信用评级+互联网用信”的标准化信贷工厂模式,利用科技力量,打造智慧金融,让更多勤劳守信的小微和农户群体贷款更加便捷,做到“让诚信者获取贷款像提取存款一样容易”。

      (三)探索建设标准化村居民信用积分评价体系,通过加快数据信息互通共享,将信用积分应用于更加广泛的场景,让信用不仅为个人融资增信,更要为政企智慧办公和村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提质增效,发挥公共信用信息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