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机遇 推进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国际化
  • 当前位置: 首页    信用研究

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机遇

推进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国际化

文/简尚波(宁波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化,是提升信用评级行业整体价值实力和国际公信力、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是实现一国信用评级行业向国际评级市场开放的进程,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维护全球债务资金跨境有序流动、降低国际债务金融风险的产物。

    有序推进本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化,对于提升本国评级行业在全球债券市场的影响力,促进全球债券市场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日益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化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亟待迎难而上,乘风前进。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国际化现状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已建立多家全国性和地方性信用评级企业,对我国债券市场建设的作用日趋明显。但整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尤其从国际化角度而言,行业整体外向型国际化进展缓慢,绝大部分企业尚未涉足海外开展国际业务。在全球信用评级行业中,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地位及影响,与债券市场规模跃居世界第3的地位明显不相称。

    内向型国际化——从部分开放到全面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本土评级机构包括中诚信、联合资信等,陆续吸收惠誉、穆迪等国际评级巨头参股,推动中外合资评级企业发展。上海新世纪,则与标准普尔达成技术、培训等合作协议。2017年5月发布的《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收获》,关于“中方将在2017年7月16日前允许在华外资全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并开始申请征信许可程序”,以及同期央行发布公告,列明境外依法设立的信用评级机构法人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9项准入条件,则标志中国境内部分信用评级业务(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开启向外资评级公司全面开放的新时期。

    外向型国际化——个别企业踏足海外市场。目前中国主要评级企业中,仅少数已在境外获得评级资质,并设立了分支机构——大公国际在意大利注册成立了大公欧洲,在香港成立了世评集团、大公香港;中诚信、鹏元资信分别在香港成立了中诚信亚太、鹏元香港,为进一步踏足海外市场开放提供了发展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

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国际化带来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了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是新形势下中国致力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经济体系,促进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的伟大创举。自倡议提出以来,世界众多国家积极响应,推动了“一带一路”关于资金融通等“五通”合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倡议及其实践创举,也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面向“一带一路”实施国际化战略,提供了绝佳时机。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资本输出不断扩容,为中国评级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拓展市场提供基础。2014年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已经超过500亿美元。日益加大的资本输出,客观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维护资金有序流动的信用环境,以维护巨额海外资金流动的安全,从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分享合作共建成果。这就为我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在“一带一路”地区的评级话语权和影响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有利于促进中国本土评级力量在沿线各国延伸发展。近年来,中国已与22个沿线国家签署了总额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还在8个沿线国家实现了货币直接交易,在7个沿线国家建立了当地的人民币清算安排。深入推进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化发展,需要持续筑牢人民币在“一带一路”乃至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信用地位,维护离岸人民币债券和信贷市场信用环境的长期安全和稳定。这就需要国际化运营的信用评级机构,发挥好对于离岸人民币债券和信贷等金融市场运行风险的监测预警等作用,维护全球人民币金融市场的稳定秩序。这对于中国本土评级机构立足人民币国际化优势,开拓在沿线国家的离岸人民币债券等国际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带来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客观需要新型评级力量支持跨境资本有序流动,中国评级机构有条件发挥积极作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当前“一带一路”实质性推动的一大重点建设内容。而项目建设的巨大融资缺口,为推动沿线的债券市场增长带来了契机。为加快推动沿线各国跨境债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独立、客观、公正的国际化信用评级机构的积极参与。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应抓住这一发展契机,立足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推进国际化、中国资本大幅流入“一带一路”市场、中国与沿线金融等各方面合作不断深化等多重机遇优势,适时以恰当方式开启面向沿线相关国家的国际化征程,为维护“一带一路”跨境债券市场信用安全和稳定贡献“中国智慧”。

 

依托“一带一路”

促进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国际化的途径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化进程并非一蹴而就。应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契机,在守好中国本土债券市场评级业务、提升评级能力基础上,应怀抱国际化发展信心和决心,实质性推动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化拓展步伐。

   (一)优化国内评级行业监管秩序,提升民族评级机构竞争力

    与中国债券市场飞速发展并跃居世界前列的现状并不对称,中国信用评级行业从整体上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评级成果的国际公信力不强。在“一带一路”跨境债务资金融通带来的机遇面前,中国信用评级行业更应加快内在能力建设,积极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和代表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海内外投资者对于信用评级成果的认可度。

    一是整饬级别虚高现状,引导全行业注重技术竞争等高层次竞争。借鉴美国等诚信体系发达国家经验,建议债券市场各监管部门逐步取消在各类债券发行、投资或交易等环节设定高级别门槛或相应优惠,不为高级别债券人为设置过多优惠措施。从而尽快扭转我国评级企业的评级结果过度集中于AA-以上高级别的局面,充分发挥信用评级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应有功能,增强我国评级行业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公信力。

    二是增强评级机构独立性,维护评级秩序公平性。积极研发、试点和推广投资人付费、双评级等新兴评级模式,大力改变发行人付费、单评级等传统模式下,评级机构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动局面。大力提高对受评主体真实信息的搜集和分析能力,弱化对发行人提供信息的过度依赖性,加强对源于第三方的关于受评主体信息的搜集分析力度,积极利用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受评主体评级信息分析内容。加强对评级行为的制度约束和监管,引导成员单位加强自律,提高成员单位违规定级等违规成本。

    三是加强评级技术研发利用。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债券市场及其评级行业调研,熟悉沿线主要国家债券市场特点及其运行风险,熟悉各国评级行业评级方式、方法特点及其局限。精心开发能较好地预测、识别跨境债券运行风险的信用评级方法和模型。注重评级方法和模型应用的检测、反馈,为调整优化“一带一路”跨境债券评级方法和模型提供客观依据。

    四是培育适应跨国工作环境的专业评级人才。发掘和培养精通英语和沿线主要国家官方语言的信用评级人才。着力引进和培养具有海外研习和从业背景的、研究经验丰富的信用评级人才。提升对沿线债券市场及其发行主体的调研能力。

   (二)建立实施沿线国家评级行业合作框架体系

   一是建立高规格、常态化合作机制。为推动中国评级行业与沿线国家同行业深化合作,拓展中国评级行业在“一带一路”的业务市场提供机制保障,建议推动各国间信用评级行业相关监管部门深化合作,达成多边合作共识,提高沿线各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和质量。鉴于“一带一路”各国债券市场、评级行业发展差异,重点考虑推进与发展相对较好的国家展开合作,并兼顾其他地区债券市场运行特点及金融监管部门有关信用评级的国际合作需求。

    二是构建评级行业合作框架体系。“一带一路”信用评级合作框架体系,可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有:(1)合作载体。构建包括国际组织(如亚洲资信评估协会)、政府高层、政府主管部门(如各国债券市场监管部门)、信用评级企业(各国评级行业重点企业)等各类主体的多元化合作机制,明确各类合作载体的角色。(2)合作内容。包括:探索建立和落实沿线各国共同遵守的、适应“一带一路”国际债券市场的信用评级基本标准或导则;共同推进各国信用评级行业和企业间的交流和沟通,分享信息成果;共同推进信用评级行为的跨国监管;共同完善信用评级方式、方法和模型,共同促进新兴评级方法和模型的试验和推广应用等。

    (三)支持实力型评级机构在沿线城市发展分支

    尽管,迄今未曾发现网上有中国境内评级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获得评级资质,并在当地设立分支开展评级业务,然而“一带一路”市场的潜力和机遇正日益凸显。

    建议支持条件相对完备的中国本土评级机构,以合法途径申请获准在沿线国家开展债券评级的资质,在沿线债券市场相对完善,金融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的金融中心城市设立评级分支机构,开展“一带一路”债券评级实践。一是从政府层面,对国内评级企业“走出去”开拓“一带一路”债券评级市场给予大力扶持,包括推动与合作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提供外事援助等;二是从企业层面,在中国本土市场已有较大发展规模和评级公信力的评级企业,更应深化国际市场意识,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市场拓展战略。中小规模评级公司,可参考德国Scope评级公司、美国晨星评级公司等一些中小企业经验做法,专注于细分领域评级,培养差异化特色,也可能具备开拓“一带一路”跨境债券评级业务市场的条件。

    (四)推动沿线债券市场及其评级信息联通共享

    建立“一带一路”各国统一的债券市场发行、流通及评级信息披露平台,推动沿线各国实现债券市场运行及其风险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并建立多语种信息服务,为沿线乃至世界各国投资者和债权人、政府部门,提供“一带一路”债券市场及评级信息查询服务。研究推动“一带一路”与欧盟等区域的债券市场及评级信息联通共享,为促进全球资本市场有序流动提供信息支撑。

    欧盟国家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经验可资借鉴。欧盟克服成员国对数据主体权利认知不一致、数据保护参差不齐、规范不一导致的数据传输障碍,由各成员国签署《央行行长谅解备忘录》,以促进各国公共信用登记局数据交换,具体采取了设立泛欧信用登记体系等做法。